“高”人馮驥才
馮驥才有“三高”:個高、才高和名高。
首先是個高。1米92的個頭,籃球運動員的體格,走到哪兒都會有“鶴立雞群”之感。在平均身高偏矮的文學界,馮驥才是“海拔最高”的作家,每次出國訪問都給中國作家“爭足了面子”。
其次是才高。馮驥才是有名的多面手,詩文書畫樣樣精通,用天津話來說是干嘛嘛行。除了在傾力最多的文學創(chuàng)作領域成就非凡,他的繪畫作品被視為“現(xiàn)代文人畫的代表”,他的書法更是別具一格,屬于“一無牽絆,萬境俱開”的抒寫心靈之作。這樣的才具在當代作家中是不多見的。
第三是名高。馮先生的高名固然與他所懷有的騏驥之才密切相關,但我覺得還有一個因素也不容忽視,那就是他所具有的古道熱腸、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。作為一位有擔當?shù)奈幕瘜W者,他在搶救、保護民間文化遺產(chǎn)方面厥功至偉,被稱為“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第一人”。2018年,馮驥才獲譽“中國文聯(lián)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”,可謂實至名歸。
馮驥才
“斜杠青年”的兩支健筆
馮驥才的作家之路并非一帆風順,他是經(jīng)歷了體壇—畫壇—文壇的“三級跳”后才“跳”進自己最喜愛的職業(yè)里的。
馮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一個家境殷實的商人家庭,父親是浙江寧波人,母親是山東濟寧人。這樣的家庭背景對馮驥才的成長產(chǎn)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,他的言行及作品中時常顯露的義氣與壯懷、細膩與靈秀可以說“其來有自”。
馮驥才從7歲開始習畫,曾經(jīng)師從嚴六符、惠孝同等畫壇名家,有著扎實的美術功底。一心想當畫家的他曾報考中央美術學院,但因“出身不好”未被錄取。后因身體條件出色,他被籃球教練選中,進入天津職業(yè)籃球隊,成了一名“有前途的中鋒”。一年后因在訓練時身體受傷憾別體壇,馮驥才重拾繪畫愛好,在天津書畫社從事古畫臨摹。1962年,他開始在報刊上發(fā)表畫作和美術理論文章。1974年調(diào)入天津工藝美術工人大學,教授中國畫和美術史。
上世紀70年代后期,受時代責任感所驅(qū)使,馮驥才暫時與繪畫分手,他選擇了更為有力的心靈表達方式——文學。自身的經(jīng)歷及周圍人的遭遇使他提起了筆,立志為時代發(fā)聲:“我心里有東西要寫,必須寫。不是我要寫小說,是小說要我寫?!睘榇?,他曾冒著極大的風險,秘密寫了100多萬字的小說,“寫了撕,撕了寫”,怕被人發(fā)現(xiàn),他曾把書稿藏在院子的磚塊下面、樓板縫中,甚至把濃縮了最重要內(nèi)容的稿紙卷成卷兒塞進自行車的橫梁里。
正是由于有了足夠的生活積累和寫作訓練,才使得馮驥才初登文壇便出手不凡。1979年,《鋪花的歧路》《?。 贰兜窕煻贰返葞в忻黠@“傷痕文學”特點的作品一經(jīng)問世便引起了文壇高度關注,接連獲得全國優(yōu)秀短篇小說、中篇小說獎,馮驥才本人也于同年調(diào)入天津文藝創(chuàng)作評論室,成了一名專業(yè)作家。
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是,馮驥才寫小說時常會把腦袋里的人物形象隨手畫在稿紙或草稿本上,這是他十多年的丹青生涯養(yǎng)成的習慣:“我看得見我的人物。甚至也有很多人物的面孔和細節(jié)?!?/p>
獲得廣泛贊譽的短篇小說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》便是充分體現(xiàn)他畫家眼光與作家筆力的一個例證。這個故事是他在旅途中觀察所得,在心中醞釀了近一年時間始終沒有落筆,直到在一個下雨天,他在與妻子出門打傘時突然“看見”了足以照亮全篇的小說畫面。他立即把雨傘塞到妻子手里,奔回家去記錄這一被“老天爺親吻了腦門”的靈感:相濡以沫的高女人不在了,矮丈夫出門打傘仍是習慣性地高舉著,那始終不變的姿勢,映照出曾經(jīng)有過的溫馨時刻,像是對高女人的一聲呼喚。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感染力的畫面深深地刻印在了讀者的腦海里。
馮驥才用兩間工作室安頓自己的心靈:一間書房,一間畫室。書房和畫室的桌子上,隨時備著稿紙和畫紙,那是專門“迎候”他文思泉涌、畫興勃發(fā)的美妙時刻的。他將自己在兩個工作室之間的奔走稱之為“甜蜜的往返”。在他看來,文學是用文字作畫,繪畫則是用筆墨寫作。因此他在用文字描述作畫情形時才會如此充滿色彩:
“不覺間,畫興隨風而至,散鋒大筆,連墨帶水,夾裹著花青赭石,一并奔突紙上。立掃數(shù)筆,萬山崢嶸;橫抹一片,云煙彌漫?!谑俏覞M心涌動的豪氣,俱在畫中了?!?/p>
有了這樣兩支可以自由揮灑、自如轉(zhuǎn)換的“凌云健筆”,也就不難理解馮驥才為什么能夠在不同的藝術天地盡情馳騁,把自己變成妥妥的“斜杠青年”的原因所在了。
俗世寫傳奇
在作家們的創(chuàng)作處于井噴狀態(tài)的上世紀八十年代,面對隨時都會“冒”出來的佳作,文學編輯們的情緒也常常處于興奮狀態(tài)??吹胶米髌?,迅速做推薦,以最快的速度翻譯出版,讓海外讀者同步了解中國當代作家的創(chuàng)作,這便是我們英、法文版《中國文學》編輯們的努力方向。那一時期的狀態(tài)完全可以用“工作著是美麗的”來形容。
張潔的《愛,是不能忘記的》、諶容的《人到中年》、古華的《芙蓉鎮(zhèn)》等在當時產(chǎn)生過重大社會影響的作品,都是通過《中國文學》這個唯一的對外窗口走向世界的,馮驥才的代表作以及英、法文版小說集《神鞭》、英漢對照版《馮驥才小說選》等也都是由我社陸續(xù)推出的。當我們?yōu)樽髌肥跈嗍乱藢懶耪髑篑T先生的意見時,總能得到他熱情的回應。
1994年,馮驥才的“市井人物”系列小說推出,標志著他的創(chuàng)作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。他用白描的手法、精妙的構(gòu)思,把清末民初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發(fā)生在天津衛(wèi)的傳奇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,寫出了獨特的“天津勁兒”、精氣神,令人拍案稱奇。當時我一共選了七篇刊登在我們創(chuàng)辦不久的《中國文學》中文版雜志上,馮驥才先生收到刊物后很高興,特意給我寄來了一張明信片表示感謝。因為喜歡馮先生的字,便一直珍藏至今。
這一系列的傳奇人物故事馮驥才共寫了54篇,后來以《俗世奇人》為題出版,馮驥才也由此達成了“把天津人留在紙上”的心愿。2018年,此書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最高獎——魯迅文學獎。
到目前為止,馮驥才已經(jīng)創(chuàng)作了上千萬字的作品,出版的作品集就有200多個版本,其中《馮驥才分類文集》被評為“中國最美的書”,《俗世奇人》各版本總銷量已超過一千萬冊。能夠做到高產(chǎn)與優(yōu)質(zhì)二者兼具是不容易的,這與馮驥才如同對待藝術品那樣精雕細刻的寫作態(tài)度有關。他曾說過,自己的稿子“在發(fā)表之前要改六七遍”。經(jīng)過這樣反復錘煉打造出來的精品,自然會叫好又叫座。
除了暢銷書作家的身份外,馮驥才還是“課本上的名人”,他所創(chuàng)作的《珍珠鳥》《挑山工》《刷子李》等小說、散文,能以數(shù)十篇的規(guī)模進入全國近百種中小學課本,有的作品還入選國外知名大學的漢語教材,被億萬青少年誦讀,堪稱文壇的一則小小傳奇。
大樹的品格
馮驥才的謙和與寬厚是出了名的。
在天津《今晚報》連載《海外趣談》系列時,馮先生用漫畫筆法畫的插圖深受讀者的喜愛,連印刷廠的排字工人都愛不釋手,以至在畫稿排印完后,大家一起把這七十幅插圖全都“瓜分”了。馮先生得知這一消息后自然也感到“意外”,但他并沒想追究,只是寬容地一笑:“人家喜歡你的畫,自然是好事?!?/p>
在一次新作簽售活動上,有位讀者拿著本《魯迅小說選》來請他簽名,工作人員覺得不符合規(guī)定想阻止,但一向為他人著想的馮先生不忍心拒絕,他笑著接過此書,在扉頁上寫道:“我也喜歡讀魯迅的小說?!奔惹擅畹鼗饬嗣埽譂M足了讀者的愿望。
對于自己的圖書在中國臺灣被盜版的情況,馮先生在與臺灣書畫家座談時,顯示了他特有的幽默:“其實,我在80年代就已經(jīng)‘來’臺灣了。不是我本人,是我的小說。我和臺灣作家一起參加聶華苓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,送了自己的小說給他。不久,有人告訴我,在臺灣已經(jīng)見到‘盜版’了。恰如那個年代兩岸間‘執(zhí)著’的文化交流?!?/p>
這樣的胸襟與氣度,常令人想起他的先祖——東漢開國名將馮異。這位有著赫赫戰(zhàn)功的將軍,在眾將并坐論功時,總是默默地退避樹下,因此也就有了“大樹將軍”的美譽。馮驥才在天津創(chuàng)建的“大樹畫館”之名便是出于對這位先祖的景仰之情。
對個人名利毫不介懷,但當文化遭受劫難時,馮先生立即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,以“舍我其誰”的氣概非常高調(diào)地投入到了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事業(yè)中。20多年的時間里,為保護天津老城,為保住傳統(tǒng)的古村落,為搶救眾多瀕危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馮先生付出了所有的時間與精力,甚至一度中止了自己熱愛的寫作。把自己黃金般的創(chuàng)作盛年用于奔赴文化保護現(xiàn)場,很多人為他感到可惜,馮先生的回答是:“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遠比我寫一部小說重要?!边@就是作家馮驥才的價值觀。
“老夫老妻”
把歲月變成詩篇、變成畫卷,是馮驥才喜歡做的留駐時光的方式。
在每一個重要的結(jié)婚紀念日,馮先生都會與同為畫家的夫人顧同昭合作創(chuàng)作一幅畫。這已經(jīng)成了他倆的一種默契。著名的“老夫老妻系列”——《北山雙鳥圖》《老夫老妻》《金婚》,便是他們用畫筆共同譜寫的愛的詩篇?!皻q月如水入墨池,此中滋味幾人知。相許一生風雨里,光華應在金婚時?!瘪T先生把他與夫人半個世紀相濡以沫的感情經(jīng)歷,濃縮到了這首題畫詩中。
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砥礪,從事公益活動時同樣是你呼我應、義字為先。為了保住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祠堂,哪怕把他們心愛的畫作獻出義賣,也在所不辭。
1992年,馮先生來到他的老家寧波舉辦“敬鄉(xiāng)畫展”。正是在畫展期間發(fā)生的一件事,開啟了馮先生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的征程。
“這期間寧波也開始城市改造了,正在翻天覆地地進行市中心月湖周邊的改造,有一座很古老的建筑馬上要拆,竟然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祠堂。市里原想把這座建筑給寧波文聯(lián),文聯(lián)沒有足夠的錢修理,可是房子太破,不大修無法再用,只好拆掉。我是天津文聯(lián)主席,知道文聯(lián)是窮單位,但無論如何不能把一座古代大詩人的祠堂拆掉,便問:大修這房子要多少錢?當?shù)厝苏f:估過價,得要二十萬。我聽罷,因為有過頭一年冬天為搶救周莊迷樓而賣畫的經(jīng)歷,好像自己具備什么‘實力’,腦袋一熱便說:我來賣畫幫寧波文聯(lián),把這房子保下來吧?!保T驥才《漩渦里》)
馮先生的想法得到了夫人的全力支持。他們倆一起在畫展最后邊、也是畫幅最大的那部分中挑選了5幅精品,其中一幅便是《老夫老妻》。這是他們慶祝銀婚時所畫。畫面中,一對鳥兒在風雪中相依相偎,那份溫情令人感動。為了挽救文物把這樣的心血之作捐出,完全是“割愛”之舉了。
“擇一城終老,遇一人白首?!瘪T驥才的深情令人動容,他與夫人的高義更令人感佩。